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搜索
查看: 1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 政府“收编”后的公众期待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133

组织活动: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16:59: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http://gcontent.nddaily.com/f/7c/f7cade80b7cc92b9/Blog/8b5/7d437a.html

深圳山地救援队

政府“收编”后的公众期待

深圳山地救援队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为深圳山难救援规范化进程注入信心


摘要:2010年1月26日-29日在深圳大梅沙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山难调查、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上,深圳市政府应急办将向深圳登协山地救援队授予“深圳市山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称号。至此,深圳山地救援队将成为深圳继红十字会、消防之后的第三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也是全国第一家纳入市政府应急办的民间组织。



    深圳山地救援队。



    安全救援训练。



    训练中学习如何安全固定伤者。



    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杨峰副主任给救援队授牌。


    深圳山难救援队纳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

    近年来,深圳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数呈爆炸性增长,经常参与人数超过80万,但正因为参与的普通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逐年增长,仅媒体报道的山难事故在2009年就有9起,有3人死亡。面对井喷式的户外运动规模及随之而来的山难事件,考验的不仅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技术和水平,更考验这个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近日,深圳山地救援队被纳入深圳市政府应急体系,是否能为高山大海中的“死亡黑洞”布上重重安全网络?

    2010年1月26日-29日在深圳大梅沙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山难调查、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上,深圳市政府应急办将向深圳登协山地救援队授予“深圳市山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称号。至此,深圳山地救援队将成为深圳继红十字会、消防之后的第三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也是全国第一家纳入市政府应急办的民间组织。这既是为深圳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补充,同时,也意味着一直游离于民间的山地救援队伍,开始被政府“收编”,何时能吃上渴望已久的“皇粮”,则考验着深圳这个城市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近几年来,深圳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数呈爆炸性增长,经常参与人数超过80万,但正因为参与的普通人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逐年增长,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在海滩,都可能隐藏着一个个死亡黑洞,等待着吞噬那些不专业、不谨慎的户外运动者的生命。

    山难:高山上的死亡黑洞

    随着户外运动的多样化,现在所谓的山难,已无法严格界定。“山难”,是指凡是在山区遭受的危难事件,皆可称之为山难。而在登山爱好者眼中,严格意义上的山难应该是其发生是由“登山行为”所导致,其中包括攀登郊山、高山溯溪,甚至海内外技术型雪地或岩壁攀登等类型之登山行为。总之,在野外有实质性登山攀登行为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为难事件,包括受伤、失踪和死亡等,皆可称之。

    从有可证实的资料分析,截至1985年底,在中国发生山难死亡的比例是1.9%,之后逐年增加。

    目前,美国有一个北美地区登山事故发生率的年鉴统计,基本在百分之二点几。而目前的现象是登山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因为登山者的基数增大,而遇难的总人数也在增加。

    相对而言,深圳公众娱乐场所较少,推动了户外登山运动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周末一天在梧桐山就有2到3万人登山。而目前,在深圳经常参加活动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数已经超过80万人,且仍在快速增长,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专业技能,风险也相伴而生。

    仅2009年,被媒体报道的户外运动山难事件就有8起,其中死亡3人,其余人员重轻伤。对于户外运动的热爱,往往就让爱好者们必须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危险,这些危险就像隐藏于高山峭壁之上的死亡黑洞,随时可能夺走生命。

    政府“收编”将推动山难救援规范化

    爬七娘山时不小心迷了路、在梧桐山燕子崖不能上也下不了,此时,如果山脚出现身穿橙色服装的救援人员、头顶出现直升机,会不会觉得生命有希望?山地安全事故每年都不少,但是,拨打110、119报警求救,是否就能得到最专业最迅速的救援?那可不一定。

    在此次全国第二届山难调查、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上,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峰表示,由于山地应急救援工作专业性较强,目前我们的政府体系还没有这样一个专门的队伍。

    据悉,深圳已有治安、消防、交管、三防、海上搜寻救助等诸多应急机构,这些队伍在应急抢险方面,存在着人员结构分散、配置不完善、设备的专业性程度不高等情况。2009年,深圳市政府将职责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2008年,经深圳市体育局批准,深圳市登山协会招募志愿者引用香港和国外的技术力量进行专业培训,成立了山地救援队,这支队伍很快在四川地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7月、12月被四川的绵阳市政府授予了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在此次研讨会上,山地救援队被政府授予“深圳市山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称号,成为会议最大亮点。该服务队成为继消防、红十字之后的第三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为深圳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而让业界人士感到兴奋的,除了看到将来可能吃上“皇粮”的希望,更重要的是,由政府“收编”之后,救援队伍将会走向规范化,同时在体制上,能够更加完善接警、行动及救援过程的运作体系。

    ■深圳山难案例分析

    在全国第二届山难调查、救援技术培训研讨会上,中国登协发布了2009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在22个案例分析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深圳。

    案例1

    地点:深圳银湖山

    2009年11月27日17时,罗某没有带任何装备,从金湖路一个登山口出发,于17时30分登顶,随后下山,在下山途中不小心踩上一块石头,滑倒在地摔昏,滚落山坡。罗某醒来后,发现多处受伤,爬下山自救。28日1时,因失血过多,已接近休克的罗某被山下住宅区保安发现,呼叫120送院治疗,后医生发现,罗某在滚落时,被木桩之类的硬物刺破腹部,伤到了肾脏和腹腔静脉。

    事故原因分析:独行,缺乏基本的户外活动常识及装备。

    案例2

    地点:深圳梧桐山

    2009年2月16日,刘先生与谷先生相约登山,并选择一处比较陡峭的山坡开始爬,谷先生在前刘先生在后,后来天空开始下小雨,山间多雾,刘先生在山腰一处险要路段,脚下一滑,滚下山坡几十米,头部重重撞在石头上,头破血流昏死过去。谷先生后来发现刘先生未跟上,感觉可能出事,便回头寻找,同时电话求助梧桐山管理处,后来在众人协助下终于找到刘先生,120急救车赶到送其抢救,后经医生诊断,刘先生颅骨凹陷,颅内出血。

    事故原因分析:登山前未关注天气情况,没有准备相应设备。

    ■微观对话

    救援资金仍然不足,

    需要更多人承担社会责任

    记者:深圳山地救援队是如何成立起来的?

    深圳救援队队长石欣(以下简称石欣):1992年,我到深圳时,深圳就已经涌现了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但是救援力量却几近没有。不过从2003年开始深圳许多登山爱好者就自发地成立了许多民间救援组织,我也是在那时候参加进来的。

    记者:现在人一般出事第一反应都会找119、110,为什么还要成立民间的山地救援队?

    石欣:事实上山难发生后除专业救援外,消防、公安等都不适应山地救援,他们这方面的专业救助条件相对较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通过报警、找当地村民,虽然熟悉路线,可以进行简单的救助,但复杂情况如骨折等需要抬下来就比较困难,手抬、肩挑在山地是很难进行的。

    记者:我们知道深圳山地救援队在2008年获批成立,为什么这一年来发展这么快?

    石欣:在深圳市山地救援协会成立之前也有很多这种民间的组织参与到山地救援当中,但没有像这种纳入政府体制的。真正发展壮大,是在2008年5·12地震之后,全民的减灾救灾意识提高,社会公民意识提升,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也是借此机会在四川救援回来后,户外运动爱好者等非常关注。在全国范围来说北京绿野救援联盟成立得比较早,但在2008年雪灾、地震后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发展,民间的志愿者发展壮大起来。

    记者:目前深圳救援队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石欣:目前最大的困难来自资金方面的不足。目前志愿者共有140人,41人是搜救队队员,而真正通过考核的只有20人,形势还是比较严峻。而根据我们的预算,维持这支队伍所需要的培训、演习,每年需要约40万元的资金,目前每年有万科基金会的15万元资金支持,仍然不足,所以很大程度上,队员们都要无偿付出时间、精力,甚至包括装备,以及金钱,凭借的是一腔热情和责任感,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山地救援更多的是一种公众服务责任的提升,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来共同承担起这样一种社会责任。

    记者:现在纳入政府应急体系,何时可以吃上“皇粮”呢?

    石欣:当然希望能够像香港一样,有财政支持,成为官方组织,不过,我们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完善队伍建设,真正与现有的体系对接,比如对接110,拨打110就能找到救援队,在山地救援事件中发挥主导作用。

    ■经验借鉴

    山地救援组织呈“网状”,保证救援时效

    在美国,登山救援协会在不同的地方都有救援组织,承担本地区的救援工作,以达到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最大安全保障。例如在洛杉矶一个城市就有7个救援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一类是志愿者组织,所有这些组织都在政府备案,负责某一区域的救援工作。

    在法国、德国、瑞士等国家,救援组织都是以区域为依托建立的,通常是保护区管理当局,或者当地的志愿者组成救援组织,而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提供协助,如警察局或者其他机构提供直升机,救护车等救援设备。他们距离近,熟悉地形,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保证救援的时效性。

    台湾与美国相同,都是由政府提供装备、场地,成员则是志愿者,救援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一些户外运动许可证的费用,另一部分则是社会赞助。

    在香港,民众安全队的运作模式则是半官方性质,每年财政进行专项补贴。志愿者来自民间,但组织管理则是政府行为。

    这是深圳模式,完善后推广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王勇峰

    目前我国的登山户外救援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发达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山难救援机制和救援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一旦发生山难事故和危险,如何报警和如何救援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因而登山户外爱好者在山区的活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救援人员即使获知消息,也不能迅速实施救援,根本没有成熟的救援方案可以操作。

    目前中国登山协会计划于2012年在完善登山户外区域救援体系和救援机制的基础上,逐步以局部带动整体,逐渐在全国形成登山户外救援网络,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筹划建立以政府为指导的、以基金会为基础的全国登山户外救援组织。

    山地救援分为高山救援和城市救援,高山救援方面以西藏的模式推广,而城市救援则重点放在深圳、北京。这两个城市城镇资源丰富、参与人数众多,民间救援系统走在前列。深圳在这方面发展很快,理念也很新,这次深圳山地救援队作为第一家纳入全国市政府应急体系的民间组织,开启了民间组织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的模式。

    在政府领导下吸纳民间组织,深圳在这一方面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在推广区域救援方面,深圳也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希望能在深圳扩大发展,再将真正完善的体制向全国推广。

    香港和台湾在救援方面走在前列,因为政府对民间组织比较重视,在香港还规定参加应急救援可以强制请假,希望2010年是内地的新起点。

    《山地救援环境等级划分办法》也是由深圳山地救援队拟定提出的,希望借此机会能推动形成统一的国内救援等级划分规范,为救援行动时的高效沟通奠定基础。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 ---传播安全理念,志愿服务社会! www.srvf.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