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15]
[size=20.700001px] 9月6日下午,「破局之旅:深港深套新機遇」文化沙龍在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舉辦。活動由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承辦,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洞見,為深港合作「破局」提供思路支撐。
[size=20.700001px] 活動特邀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主講,來自香港、深圳國家級智庫、高校和產業界專家參與專題交流,武漢大學深圳校友會中山大學深圳校友會以及福田區政協、民主黨派、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各圖書館的同仁代表共同參與。
[size=20.700001px] 張克科獲「深港閱讀推薦官」證書
[size=20.700001px] 活動中,張克科向市、區公共圖書館捐贈《港深河套:飛地秘辛》。今年7月16日香港書展一推出,就受到深圳香港各界的關注。該書是應香港中華書局之邀,在前作《深港科技創新口述史》的基礎上,耗時數月大幅改寫的繁體版著作,清晰展示過往40多年河套問題的關鍵節點和若干值得紀錄的故事,以及它對港深科技合作、雙城願景乃至大灣區未來的里程碑意-義,是了解河套前身今世、進而瞭然北部都會區開發、港深科技合作全景必讀之書。福田區圖書館為張克科頒發「深港閱讀推薦官」證書,以表彰其在深港文化交流與知識傳播中的貢獻。
[size=20.700001px] 河套將構建「雙城三圈」格局
[size=20.700001px] 「了解香港未來,不能不知北部都會區;欲知北都,不能不知落馬洲河套」,隨後,張克科以「破局之旅:深港河套新機遇——河套的前世今生與深港合作」為主題,結合自身與河套三十年的深厚關聯,分享大量珍貴照片與視頻,多維度解讀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戰略價值,剖析了河套地區從1983-2025年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節點與觀點,強調了河套地區作為「載體、平台、通道」的重要地位。張克科老師表示河套地區作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應當「求異存同探新路,融合共進立新規!為深港雙循環樞紐建設好河套錨地、灣區驛站!」,同時展望了深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融合發展,以及深港合作的「機制體制構建」與「先立後破」的創新做法。河套歷經多年協商突破,形成「境內關外、屬地不變、協同管理」的創新機制,正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科研樞紐,推動人員、貨物、資金、數據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極點,河套不僅是深港融合發展的試驗田,更是兩地情感聯結的紐帶。未來,河套將助力構建「雙城三圈」格局,為國家改革開放與大灣區建設提供深度合作新範式。
[size=20.700001px] 專家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size=20.700001px] 分享環節,參與過河套早期研究,現在一直還在研究和推動港深合作的專家等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持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博匯智庫主席、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張量童博士提到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必須要融入大灣區,融入深圳」,同時談到河套發展要對標世界灣區經濟帶、注重一河兩岸融合發展。全國道德模範、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公益救援隊隊長石欣回憶了深圳河治理的工作,表示在「一國兩制」背景下一河兩岸應該共同有更好的合作、交流與生活。深港產學研基地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勇聚焦了當年在深港合作中,如何在「實事求是」基礎上張克科老師等人「先立而不破」得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如推動落實港人、著名教育家吳家瑋出任香港科大駐任深圳研究院法人的開拓性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原羅湖區政協副主席陳廣,福田區政協常委、科技時尚委負責人張立勤,深圳市人大代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專家明亮,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產業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劉戰國、深圳市計算機用戶協會執行會長李薊寧等嘉賓圍繞「港深河套新機遇」和「深港科創新挑戰」在展開的兩輪對談,多角度提出建設性意見:深港科技交流通道要持續打通、深港兩地人才互認評定機制要深入推進、兩地需要更多互鑒與落地推進項目等等。嘉賓們觀點碰撞、深度交鋒,現場觀眾也積極參與提問交流,氛圍熱烈。今年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也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佈兩周年。河套合作區作為深港跨境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不僅是「雙城三圈」戰略的核心載體,更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次沙龍通過專家分享與跨界對話,為深港合作與河套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碰撞與實踐啟示,進一步推動深港兩地在新起點上共謀新篇、共創未來。福田區,作為深圳中心城區和深港合作的前沿陣地,正牢牢把握「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為核心抓手,攜手香港高水平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速集聚全球高端科創資源,致力於將河套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福田動能」。(記者 蘇偉)
[size=20.700001px]数据来源:香港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