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
标题: 2015/10/03野外技术训练 [打印本页]
作者: 山地救援队 时间: 2015-9-23 10:38
标题: 2015/10/03野外技术训练
2015/10/03野外技术训练(山地救援队部门活动)
【活动领队】 沈红兴
【活动线路】东湖公园东门(广岭小区附近)
【活动内容】 野外系统架设及吊运。
【集合地点及时间】 2015年10月3日 9:30时(周六)
集合点:东湖公园东门(广岭小区附近)
“罗湖体育馆”公交站下车后徒步10分钟
详细地点见附图:
【参加人员】
优先确认山地救援队队员。
【报名要求及截止时间】
报名格式:部门/队员编号/真实姓名
报名截止时间: 10月2日 20:00 (或报名满员后提前截止)
报名确认后退出时间:10月2日20:00
【特别说明】 1.不按报名格式报名的不予确认;
2.召集人有权选择报名参加活动人员。
【交通方式】
自行搭车前往集合地点。
【着装要求】
救援队服装(红色短袖)
【个人装备】
个人全套技术装备、头灯(或电筒)及备用电池、对讲机、指北针。
【食品计划】
一餐食品准备、3升水左右、高盐食品适量、水果适量。备用干粮。
准备食品的量建议按照15%-30%的冗余原则,保留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
【药品计划】
个人急救包;请自行携带个人特殊药品。建议带上仁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
【天气预报】深圳未来三日天气预报
http://www.weather.com.cn/weather/101280601.shtml
【风险提示】
本次活动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意外;落水;落石;跌倒、滑坠山崖、沟谷;碰伤、扭伤;晒伤、中暑、热衰竭、抽筋;雷击、山火;蛇、虫咬伤、叮伤等等
【注意事项】
1、所有参加队员必须购买保险,正式队员为救援队团体险,侯备队员可自行购买 ;
2、在活动前一天请勿饮酒,有良好的睡眠;
3、注意环保,活动中产生的垃圾请带下山;
4、全程严禁明火;
5、如因天气或其他外力因素取消召集,将于2日中午20:00之前在本帖通告,敬请留意。
(本帖由王建编辑)
-
QQ图片20150923103733.png
(593.26 KB, 下载次数: 62)
作者: 罗富强 时间: 2015-9-23 16:12
可以跟上去观摩学习吗?
作者: 罗富强 时间: 2015-9-23 16:13
15年志愿者
作者: 书璃 时间: 2015-9-24 13:15
好活动,神支
作者: 红兴 时间: 2015-9-26 11:49
不好意思。涉及安全问题,毕竟是野外练习,不欢迎去围观。攀岩馆的练习欢迎围观
作者: 安安 时间: 2015-9-28 20:55
争取去,,
作者: 李爱研 时间: 2015-9-29 16:58
还蛮多人参加的
作者: 青杨 时间: 2015-10-6 19:31
本帖最后由 青杨 于 2015-10-7 20:57 编辑
第一次参加野外的系统架设和吊运学习,很期待,一早就赶到了东湖公园东门,已经有队友到了。9:30的时候,大部队基本到齐,山爷简短的整队,说明当天要练习的项目后,大家就出发上山,前往训练地点。红兴,独自和山爷回顾探讨了上次桃花源救援的方案,就把模拟山坡(坡度大于45度)救援,架设1/3提吊系统,作为当天的训练科目进行训练。大家分两组,每组5人,先是每组根据组长的指挥,自行架设1/3系统,中间红兴和独自,来回观察,看到明显的错误,会提醒每个组,第一次的系统做出来,花了很长的时间,没注意听红兴报的时间,估计超过了40分钟,系统总结时,红兴再次强调了个人安全的问题,因为是实地模拟,坡陡人很容易滑下去,第一步必须先做自保,这个在训练时,因为实际场地还算安全,很容易忘记做自保,安全意识还是不强,这次训练完,这个我总算是记住了。再就是主绳和保护绳设备的选用,主绳做为提吊时主要的受力绳,一般用ID或者Stop,保护绳可以用GRIGRI,架设系统时要熟练设备的使用,过绳的方向要一次做对,挂锁的方向要考虑到绳子之间不磨绳,提吊的人好操作,容易发力,提吊效率高;下面就是提吊,提吊的两个人要配合好,提高提吊效率。讲解了一遍以后,比第一次自己做系统时,思路清晰了好多,上午又进行了第二次练习,两组人员交换一半,组长做伤员,第二次做系统,明显快了不少,但是还是出现一些问题,不断的在队友的提示下,一点一点的改正。匆匆的午饭过后,考虑到下午有雷阵雨,马上就开始每个人操作一次,如此不断的拆,架设,每个人做了两轮,架设加提吊的时间做到了15分钟以内,很开心。绳子装备要经常用,才可以做到熟练使用,才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有把握做对,做好,才可以高效的把事情做好。当然,自始自终要注意安全第一,个人安全,队友的安全,群众的安全,伤员的安全。 记个流水帐,下次活动,继续跟上学习。
作者: 李爱研 时间: 2015-10-7 09:28
本帖最后由 李爱研 于 2015-10-7 09:33 编辑
这次绳索联系主要有三分一系统搭建,模拟伤员吊运。因为太久没练习,很多知识都给忘了,这次是重新学了一遍,救援流程重新熟悉了一遍,技术操作总结请参考队友的总结帖。
救援、练习态度:
练习即实战,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救援实战,严格遵守救援流程规范,其一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其二为了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能提高效率;其三避免练习随意,救援现场复杂环境对个人造成压力,从而导致某环节出现纰漏。
自身安全为上,优先考虑自身安全、队友安全、围观群众安全、被救者安全。
救援流程:
检查环境安全--选定支点--检查绳索及装备完好 (所有检查动作需在安全位置进行)
自我保护,搭建吊运系统,相互检查装备(相互检查装备这步很有必要,不经常使用绳索技术会比较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这并非不信任个人技术而是为了多一分保障)
试抓结,下降(下降前先跟被救者通信确认,被救者可以注意躲避下降时可能出现的落物;需2名队员,方便相互照应提醒,降低风险)
收绳、上升(上下方通联确认再进行上升;伤员需要一个陪护,除了防止途中伤员受到磕碰,另一个作用是能给予伤员安定消除恐慌。
建议:
救援人员下降到被救援者处,这里是否增加一个模拟环节,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
-
1.jpg
(305.98 KB, 下载次数: 6466)
-
2.jpg
(301.32 KB, 下载次数: 6696)
-
3.jpg
(223.07 KB, 下载次数: 6607)
下方是一伤员一陪护
作者: 一点维 时间: 2015-10-7 14:30
本帖最后由 一点维 于 2015-10-7 17:49 编辑
10月3日野外训练小结
一准备工作:
整理装备:每个参训队员穿戴好自己的装备,两两相互检查装备穿戴的正确性及安全性;
参训内容:双绳拖(提)拉伤员及三分之一系统操作训练;
分组训练:每5人一组,分开训练,每个小组选举一人作为组长,用来安排训练事项及流程,两名队员分别模拟伤员及施救队员,另外两名队员做三分之一系统,施救伤员。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关注流程,注重训练内容细节,完后小结。
二 训练
1.观察周围环境,保证施救环境的安全性;
2.小组内分工,各就各位,实施施救任务;
3.施救流程:
1)选择参照物,组内队员先做好自我保护;
2)队长做施救方案并细分,并做观察,说明用单绳做双绳救援;
3)捋绳:双绳,找出两个绳头分别做绳头处理——开始捋绳——直至单绳中间后分别做两个双8绳结用于挂载伤员及施救队员,两个绳头用于建立保护站;
4)两名队员分别用GUIGUI及STOP做定点保护站,并锁死以备施救队员安全下降。切记一定要做绳头处理;
5)两名队员分别用其中一根绳做单绳8字环或每个队员用分别用双绳8字环下降,直到下到目标参照物;
6)保护站点队员其中一名队员在主绳上做三分之一系统(三分之一系统做法:在主绳上介于保护点及施救点之间靠近保护站点处用小绳做一个抓结(或手升或胸升)并挂上一把锁用于连接一个定滑轮,把主绳的绳头穿过定滑轮拉向保护点);
7)下降队员到目标地安全后解除下降保护并处理伤员后将伤员挂于主绳及辅绳上,施救队员也锁在双绳上并做两方的安全检查后通知另外一方开始提拉救援;
8)收到通知后,双绳同时匀速缓缓向上提拉,直到把施救对象提拉上来,施救完成;
9)做小结,讨论流程中的不足及改善。
三 训练总结
1.通过这次训练,每个队员基本上掌握了今天的训练内容及三分之一系统的建立。
2.不足之处:
1)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忘记做自我保护);
2)没有按流程捋绳;
3)操作流程有待熟练。
四 附图
难免有误,请当日教练及参训队员指正。
作者: 高山飞雁 时间: 2015-10-7 15:00
交作业的都是好好同学
作者: 壮志凌云 时间: 2015-10-7 16:31
本帖最后由 壮志凌云 于 2015-10-8 20:48 编辑
以图代替
-
IMG_20151003.jpg
(502.34 KB, 下载次数: 3298)
作者: 娟子 时间: 2015-10-7 17:18
好复杂呀,看不懂
作者: 老徐 时间: 2015-10-7 23:22
挺好,作业的伙伴们,很认真。赞一个。
作者: 红兴 时间: 2015-10-7 23:53
本帖最后由 红兴 于 2015-10-7 23:55 编辑
小李的建议比较好。
但因为被困者的位置不一定有保护点,并且可能是位置非常小。
所以,问题来了
我们要怎么样把困于这样地方的人疏散到安全地方,向上还是向下?救援者是自己下降还是由上面系统放他下去?
大家思考,下次可以练习
作者: 天齐飞云 时间: 2015-10-8 08:48
我觉得这要视实际情况和现场环境来定了
作者: 山爷 时间: 2015-10-8 10:40
写作业的几位队员真不错,点赞一下!
欢迎光临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 (http://www.srvf.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